當您不小心摔破一隻花瓶,或是一個碗盤、杯子時,可曾想過,這樣的破花瓶、陶瓷碎片,還能環保再生為藝術創作?台南有一位剪黏大師陳三火,透過他的一雙巧手與創意,將這些廢棄的陶瓷碎片,搖身一變成為具有藝術價值的剪黏創作。

剪黏藝術三百多年前創始於中國南方,是一種廟宇建築的民間工藝,剪黏作品大多出現在廟頂燕尾屋脊上,作品題材主要以花鳥或是中國神話傳說、忠孝節義故事為主。

今年60歲人稱「火師」的剪黏大師陳三火,初中畢業後,就跟著長兄-剪黏國寶級大師李世逸學習寺廟剪黏工藝。陳三火從事近40年的傳統廟宇剪黏,其精湛的手藝和豐富的經驗,累積了自身豐沛的藝術創作能量。

陳三火不將剪黏侷限於寺廟,大膽的突破傳統,將剪黏工藝朝向立體雕塑發展,栩栩如生的作品經常受邀展出,深受民眾的喜愛。

陳三火的剪黏創作,相當隨緣,根據廢棄陶瓷本身微妙的曲線、不規則的形狀,自然呈現作品的千姿百態。而在創作的過程中,常會有意想不到的巧合出現。這個小雪神像就是一個例子。

陳三火:做到這件衣服時,想說這件衣服要怎麼穿?要怎麼表現藝術?原來的神像圖也不是這樣穿,如果整件衣服都用這隻洋酒瓶來做,也是穿,但是沒有辦法表現出藝術。偏偏那晚去上課,班長彩蓮拿來一個喝茶的馬克杯,下課拿回家經過敲打剪黏,將背心打個蝴蝶結,整個馬克杯完全用完。做成一件背心,配合整體的神韻,總而言之,一句話「不可思議」。

這個作品,是根據彩繪大師潘麗水先生繪製的24節氣神像圖中的小雪,陳三火運用剪黏創作手法,將它做成如此生動的立體作品。

第一次看到火師的作品,感覺怎麼這麼厲害,能夠把玻璃和陶瓷做的像真的一樣。作品的衣擺,隨風飄動的感覺,真是好厲害的功夫,就好喜歡。

剪黏最難的部份就在於剪裁的功夫,由於陳三火手法多元而又極為輕柔,使得作品相當生動自然,深受肯定,因而在96年榮獲「台灣工藝之家」獎項。為人正直,淡泊名利的火師將剪黏視為上天賦予的使命,他謙虛的表示,作品得以完成,都有冥冥中的緣分,這是上天對他的鼓勵,更是對他的督促。


其他推薦:
2008新唐人電視台全球系列大賽(小提琴,聲樂,舞蹈,武術,鋼琴,漢服設計,油畫,廚技,攝影)

熱點話題:周永康操縱海外特務製造事端

美特使首次出席伊朗核談判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iafei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