伍凡:各位觀眾好,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。在過去近三十年裡,中國經濟一直保持其他國家很少見到的持續高速增長勢頭。不少人認為 中國走出了一條獨特的經濟發展模式,甚至將中國罕見的經濟增長過程視為一個「奇跡」。有些人甚至表示,這是因為中國經濟決策體制的優越以及經濟政策的高 明。但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背後藏著甚麼?今天我們就談談這個問題。

草庵:經濟增長代表數據之一的是的是一國潛在GDP的增加,或者說當一國生產可能性邊界(PPF) 向外移動時,就實現的經濟增長。以生產法統計的GDP由個人消費支出、國內私人總投資、政府消費和投資及淨出口四個部份組成,而勞動力資源、自然資源、資 本以及技術是經濟增長的四個要素。通過分析與這些因素有關的數據,人們可以大致看出一國經濟增長的動力何在。

伍凡:勞動力數量的增加以及勞 動生產率的提高可以推動經濟的增長。上世紀六、七十年代是中國人口生育的高峰期,到90年代,這些人口就為中國經濟提供了大量剩餘勞動力。根據國內一些機 構的研究,中國經濟增長的27%得益於由勞動力隊伍擴張和贍養率下降形成的人口紅利。這一因素帶來的經濟增長顯然難以歸功於體制優勢或決策高明。因為人口紅利與中共的京劇決策及體制優勢無關。

草庵:勞 動生產率的提高也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原因之一。據世界銀行統計,自2000年到2006年,中國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在全世界排名第三。但這種增加主要源於 大量工人從農業等相對低效的行業轉移到製造業,而不是勞動者技術水平的提高。實際上,中國勞動生產率2008年在全世界排名第85位,比俄羅斯(51位) 和巴西(65)都要低,印度的數據尚無法獲得,只是俄羅斯的四分之一強。

伍凡:勞動者技術水平未能得到提高,是勞動力再生產水平過低的結果。 而過低的勞動力再生產水平,對一個快速增長的經濟體顯然不是一種正常現象。中國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經濟增長,並沒有帶來在工資水平相應提高,勞動者無法較 為充分和合理地享受經濟快速增長的成果。在利潤總額和國家財政收入增加的同時,中國家庭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份額卻持續減少。近年來,中國的工資總額占 GDP的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。

其他推薦:

2009新唐人電視台全球系列大賽、中國舞、聲樂、小提琴、漢服、中國菜、鋼琴、武術、油畫、攝影

看動態網:曉天下事

日研究稱中國核輻射受害達148萬人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siafeiy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